青海果洛:在高原增殖放流 讓川陜哲羅鮭“回家”
游弋在瑪可河中,幾尾川陜哲羅鮭還未能完全適應它們的“新家”,在淺水洼中靜待了幾分鐘,尾巴一擺,游向深水區(qū)。
9日,川陜哲羅鮭種群棲息地重建活動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瑪可河舉行,16尾川陜哲羅鮭、5萬尾重口裂腹魚、5萬尾齊口裂腹魚在此次活動中增殖放流。
這是2021年8月7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境內拍攝的瑪可河(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川陜哲羅鮭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長江上游標志性物種。青海省農業(yè)農村廳副廳長吳曉東說:“多年來,青海省漁業(yè)管理部門持續(xù)對長江流域青海段水生生物資源開展資源調查,在多次監(jiān)測中均未發(fā)現川陜哲羅鮭,推斷該物種已處于極度瀕危狀態(tài)?!?/p>
8月9日,當地干部群眾在瑪可河中增殖放流川陜哲羅鮭(采訪對象供圖)。
據國內外學者推論,川陜哲羅鮭是第四紀冰川期由北方南侵的殘留魚類,最大個體在50千克以上,具有優(yōu)良的生長和遺傳特性。該魚種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岷江上游,秦嶺南麓漢江支流太白河、湑水河,青海省境內僅分布在長江支流大渡河上游的瑪可河流域。
這是8月9日增殖放流的一尾川陜哲羅鮭(采訪對象供圖)。
為重建川陜哲羅鮭種群棲息地,位于長江源地區(qū)的果洛州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要求,建立了長江禁捕網格化管理、聯合執(zhí)法等制度。
這是8月9日增殖放流的一尾川陜哲羅鮭(采訪對象供圖)。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加強川陜哲羅鮭等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棲息地保護和重建工作,常態(tài)化開展瑪可河珍稀瀕危魚類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調查,開展川陜哲羅鮭引種、人工馴養(yǎng)和繁育等科技攻關工作,加大科學規(guī)范放生宣傳力度,形成社會良好保護氛圍?!眳菚詵|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果洛開展川陜哲羅鮭種群棲息地重建活動
9日,川陜哲羅鮭種群棲息地重建活動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瑪可河舉行,16尾川陜哲羅鮭、5萬尾重口裂腹魚、5萬尾齊口裂腹魚在此次活動中增殖放流。[詳細] -
在長江源尋魚,研究青藏高原土著魚的存活機理有何意義?
3年多來,來自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的研究團隊,在人跡罕至的長江源持續(xù)艱辛“尋魚”,逐步揭開當地關鍵魚種的越冬、繁殖機理,開啟長江源魚類棲息地研究和保護的序幕,為長江大保護提供科研支撐。[詳細] -
瀾滄江著名土著魚類瀾滄裂腹魚人工繁殖成功 一度瀕危
李光華說,經查閱文獻,瀾滄裂腹魚人工繁殖獲得成功屬國內外首次。瀾滄裂腹魚人工繁殖成功,對開展瀾滄裂腹魚種質資源保護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詳細]